科研进展

  • 2020/09/04

    重点实验室在筛选调控基因表达的“染色质环”新因子取得进展

    微米大小的细胞为了储存遗传信息,其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内被紧密地包装和折叠。研究发现基因组的结构是有序的,至少有三个逐级复杂的维度。其中,三维结构是染色质的高级结构,该结构由特殊的结构蛋白质所介导(比如:Cohesin,CTCF等),这些结构蛋白将30nm的染色质纤维折叠成具有“染色质环”的高级结构。“染色质环”不仅有利于精确地保存遗传信息,而且可以介导远距离染色质内和染色质间的相互作用,能将调控元件带到目的基因附近,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Read More>>
  • 2020/08/27

    科学家阐释了人类血细胞生成的新原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Igor Samokhvalov研究员团队在Haematologica (血液)杂志发表了题为“MYB bi-allelic targeting abrogates primitive clonogenic progenitors while the emergence of primitive blood cells is not affected”的文章。本文作者Shah等人利用TALEN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在人胚胎干细胞中对MYB基因进行了双等位基因敲除并插入了一个荧光报告基因。他们采用一种效率高、分化谱系全、重复性好的独创分化方案,对野生型和突变型人胚胎干细胞系的造血发育进行了比较研究。该分化体系培养条件明确,且不添加任何造血细胞因子,很好地模拟了人类胚胎的早期造血发育过程。

    Read More>>
  • 2020/08/25

    科学家发现细胞命运调控的“表观组-代谢组-表观组”跨界蝴蝶效应

    8月24日, Nature子刊《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刘兴国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提出由母系转录因子Glis1调控多能干细胞命运的 “表观组-代谢组-表观组”的跨界级联反应新概念,表明Glis1实现衰老细胞重编程并稳定基因组的强大功能,揭示Glis1介导“表观组-代谢组-表观组”的级联反应中,糖酵解代谢组驱动的组蛋白乙酰化和乳酸化修饰在前期和后期的表观遗传组连接中发挥“他山之石”的核心作用。

    Read More>>
  • 2020/08/12

    科学家发现衰老积累的线粒体DNA突变引发雌性不育并开发逆转方案

    8月3日,《衰老细胞》(Aging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刘兴国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 exacerbates female reproductive aging via impairment of the NADH/NAD+ redox”。该工作发现人类老龄女性卵子比年轻女性的卵子携带着更多的线粒体DNA突变且囊胚形成率低。利用动物模型论证哺乳动物线粒体DNA突变引发雌性而非雄性的生育力下降。机制研究发现线粒体DNA突变通过降低卵母细胞的NADH/NAD+氧化还原态引发雌性生育力下降,并确定NMN(烟酰胺单核苷酸)能够提高生育力,为老龄女性不育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候选药物。

    Read More>>
  • 2020/07/29

    重点实验室等合作揭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症的细胞机理

    7月16日,中科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与生物岛实验室、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合作在Protein & Cell杂志以“Single-cell analysis reveals bronchoalveolar epithelial dysfunction in COVID-19 patients” 为题发表了新冠病人急性呼吸窘迫症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

    Read More>>
  • 2020/07/20

    重点实验室等揭示小鼠基态多能干细胞的转录调控新机制

    添加MEK和GSK3抑制剂(PD0325901、CHIR99021)的无血清培养基条件(2i+Lif, 2iL)下的小鼠胚胎多能性干细胞比传统血清条件(serum+Lif, SL)下的胚胎多能性干细胞更接近着床前胚胎的内细胞团,因此2iL条件下的胚胎多能性干细胞又被称为基态多能干细胞,具有更高的分化潜能,而SL条件下的胚胎多能性干细胞则被称为亚稳态多能干细胞。两种条件下胚胎多能性干细胞尽管整体的多能性非常接近,但在多个层面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存在外界干扰时,亚稳态多能干细胞更易于受影响而失去多能性继而分化,这可能是基态多能干细胞存在着转录调控和表观遗传学上的重塑造成了这种差异,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

    Read More>>
  • 2020/07/14

    重点实验室通过转分化技术实现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7月14日,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王金勇课题组在肿瘤免疫治疗学会(Society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的官方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JITC) 在线发表了题为Hematopoietic lineage-converted T cells carrying tumor-associated antigen-recognizing TCRs effectively kill tumor cells的论文。基于前期发现的转分化方法再生T细胞技术(Nature Immunology, 2018),该研究进一步尝试结合TCR-T(识别自身MHC限制性的细胞内抗原)抗肿瘤原理,通过含有Hoxb5转录因子与TCR序列串联表达元件的病毒转导系统递送,诱导pro-pre-B祖细胞体内快速转分化为肿瘤特异性的TCR-T细胞,在动物肿瘤模型上首次证明该新来源TCR-T具备抗肿瘤活性。

    Read More>>
  • 2020/06/28

    结构研究揭示SNX11参与调控内体溶酶体分选运输的机制

    内体-溶酶体是内吞物质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异常可导致神经退行性类疾病的发生。双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PI(3,5)P2是位于晚期内体和内体溶酶体上的脂类信号分子,是维持细胞内体稳定的关键分子,参与调控内体-溶酶体运输,但目前对其效应子蛋白了解较少,尤其是在哺乳动物系统中,至今未有PI(3,5)P2和分选运输相关蛋白结合的结构被报导。

    Read More>>
  • 2020/06/16

    重点实验室实现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CAR-T细胞抗肿瘤

    6月15日,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王金勇课题组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细胞与分子免疫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CD19-CAR iT cells effectively eradicate B-cell lymphoma in vivo的论文。基于课题组前期开发的“体外获得T细胞种子,体内发育成熟”两步法再生T细胞技术,该研究进一步结合CAR-T抗肿瘤原理,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获得抗肿瘤特异性的CAR-T细胞,在动物模型上成功实现体内清除肿瘤。这是继该团队在Nature Immunology(2018)、Cell Research(2020)发表再生T细胞新技术系列成果之后的又一项创新成果。

    Read More>>
  • 2020/06/11

    重点实验室等揭示SOX2/DDX5与R-loop协同调控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新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是决定细胞命运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模式即可实现对细胞命运的精准调控。比如运用Yamanaka四个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c-Myc)在体外就可将体细胞成功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2020年6月10日,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姚红杰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前文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题为R-loops Coordinate with SOX2 in Regulating Reprogramming to Pluripotenc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揭示了SOX2/Ddx5与R-loop协同调控体细胞重编程的新机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