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2022/04/18

    重点实验室在干细胞扩展潜能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干细胞全能性对理解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及再生医学应用至关重要。然而,传统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简称为ES细胞)向胚外组织发育的潜能有限,不具备全能性,在模拟早期胚胎发育及再生医学应用等方面具有局限性。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团队和香港大学刘澎涛教授团队于2017年报道了通过小分子化合物将传统ES细胞诱导成为兼具胚内及胚外发育潜能的类全能性干细胞,并将其命名为扩展潜能干细胞(Extend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或Expanded potential stem cells,简称为EPS细胞)。EPS细胞为组织再生提供了重要的种子细胞,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调控EPS细胞扩展潜能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Read More>>
  • 2022/04/15

    重点实验室在人干细胞异种嵌合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日,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潘光锦课题组与赖良学课题组合作在人多能干细胞异种嵌合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利用人干细胞异种嵌合技术,在小鼠实验中获得功能性人源血液细胞。相关成果以Generating Functional Cells Through Enhanced Interspecies Chimerism with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为题于4月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ISSCR)会刊Stem Cell Reports上。

    Read More>>
  • 2022/04/14

    重点实验室发现帕金森症线粒溶酶体胞吐的全新病理

    4月13日,中科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刘兴国课题组和浙江大学田梅课题组合作在诱发帕金森症的临床药物氟桂利嗪的机制研究上取得进展,研究发现氟桂利嗪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并特别减少大脑中的线粒体数目,被诱导细胞通过线粒溶酶体(mitolysosome),一种溶酶体包裹着线粒体的新型细胞器互作结构,将线粒体排到细胞外,从而减少细胞中的线粒体总量,进而引发帕金森症。该工作不仅发现帕金森症中一条独立于线粒体自噬外的全新线粒体质量控制模式,而且建立了一种基于化合物且无需基因操作制备无线粒体细胞的新方法。相关成果以Mitolysosome exocytosis, a mitophagy-independent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in flunarizine-induced parkinsonism-like symptoms”( 线粒溶酶体(mitolysosome)胞吐,氟桂利嗪诱发帕金森症中不依赖于线粒体自噬的全新质量控制)为题以长文Article发表在Science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Read More>>
  • 2022/04/06

    重点实验室在染色质高级结构调控细胞命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缠绕在组蛋白八聚体上形成染色质,并在染色质架构蛋白的作用下逐级折叠形成远距离的染色质相互作用(或染色质环)、拓扑相关结构域和染色质区室等染色质高级结构。远距离染色质互作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CCTC结合因子(简称:CTCF)最早被认为是绝缘子结合蛋白,随后发现CTCF在转录激活/抑制、基因印记、X染色体失活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CTCF也被认为是染色质架构蛋白,与Cohesin复合物等在调控远距离染色质相互作用和维持染色质“成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CTCF是否在同一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其多重功能至今仍不清楚。

    Read More>>
  • 2022/03/28

    重点实验室构建新型安全高效的单碱基基因编辑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赖良学研究员与五邑大学邹庆剑副教授团队合作首次将腺苷脱氨酶与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子(TALE)融合,开发了一种不会产生Cas9依赖性脱靶的新型碱基编辑系统TaC9-ABE。相关成果以Elimination of Cas9-dependent off-targeting of adenine base editor by using TALE to separately guide deaminase to the target site为题于3月24日在线发表在Cell Discovery杂志上。

    Read More>>
  • 2022/03/25

    重点实验室在体外建立并解析人8细胞期胚胎样细胞

    3月22日,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Miguel A. Esteban研究组开发了一种非转基因、快速且可控的重编程方法,将人多能干细胞(PSC)诱导为全能性的8细胞期胚胎样细胞(8CLC),相关进展以Rolling back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o an 8-cell embryo-like stage”题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研究人员运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确定了8CLC与人8细胞期胚胎的高度相似性,描绘了转化过程的关键分子事件和基因调控网络,并进一步评估了8CLC的分化能力。

    Read More>>
  • 2022/03/15

    研究揭示动脉调控造血干细胞首次进入胚胎骨髓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在实验动物研究中发现,造血干细胞发育过程中,动脉血管调控造血干细胞首次进入胚胎期骨髓。相关成果以“A specialized 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 for fetal haematopoiesis”为题于2022年3月1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Read More>>
  • 2022/01/15

    重点实验室开发的scDIOR软件打通单细胞组学R/Python平台壁垒

    1月6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捷凯课题组开发的单细胞数据IO软件“scDIOR”于BMC Bioinformatics杂志在线发表。该软件统一了多种单细胞分析工具的数据结构,使单细胞数据能够在不同平台间快速转换,减少存储和内存消耗,将显著提升单细胞研究的效率。

    Read More>>
  • 2022/01/14

    运动促进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在动物实验取得重要进展

    脑卒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成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国人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是全球最高。随着医学的进步,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高,但在存活患者中80%以上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如最常见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以神经干细胞为代表的细胞替代治疗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愈带来希望。然而,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否与宿主神经系统整合,是否具有体内功能仍然备受质疑,严重阻碍了神经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转化应用。

    Read More>>
  • 2021/12/20

    重点实验室揭示核糖体蛋白调控蛋白组稳态维持精子发生的作用

    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戚华宇课题组研究揭示了核糖体蛋白通过调控蛋白翻译机器和蛋白质量控制维持小雄性生殖细胞发育的作用,相关成果以Proteostasis regulated by testis-specific ribosomal protein RPL39L maintains mouse spermatogenesis为题在线发表在iScience。

    Read More>>